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战神三十六计周瑜怎么开局,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战神三十六计周瑜怎么开局,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21:09:2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所以他这种人既善于交朋友又容易被人害。由于这种性格他每每单独出行都不设防备。对此曹操的谋士郭嘉曾说:“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人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后来果如郭嘉所料,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只身一人前往丹徒山打猎。

忽然碰到三人,他直问:“你们是什么人?”三人齐声回答:“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孙策仔细看了他们一眼,又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就向其中一人射箭,只听弓弦“嗖”一声,那人便倒下。其余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仓猝间,孙权来不及躲避,面颊中箭。最终因抢救无效、溘然长逝。

周瑜:病魔来袭,听天由命!虽说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被诸葛亮气到病死的,但正史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儿。建安十五年(210),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江陵,正准备出征的路上,突然得了场风寒,最终暴毙于巴丘。一代枭雄竟死于小感冒,放在现今简直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没有抗体的年代,实乃不治之症,一切都得听天由命。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首先要说明的是,“二分天下之计”不仅仅是周瑜一个人所提出的战略,更是鲁肃所坚持的主张。我们先看看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是怎么说的:“(周瑜)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从中可以看出周瑜的战略是直袭益州,进而北伐张鲁以得汉中,再与凉州的马超结盟,共图曹操。我们再回头看看鲁肃的“榻上策”,其核心观点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从中可以看出鲁肃的战略是以攻取荆州为基础,实现与曹操的划江而治。也就是说,与曹操“划江而治”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孙权阵营的总方针,而从“榻上策”到“二分天下之计”,唯一的区别是鲁肃要攻取荆州,而周瑜则放弃了荆州而将视线放入益州和汉中。其实这点区别根本不是区别,因为鲁肃在攻取荆州之后,势必要继续取得益州和汉中才能实现“竟长江所极”;而当周瑜再次提出“二分天下之计”时,荆州四郡被刘备这个盟友占据已经成为即成事实。

所以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事实上是修正版的“榻上策”,两者在核心上有任何区别。那周瑜和鲁肃的“划江而治”计划有无多少把握实现呢?客观来说,实现程度是不低的。当时刘备只得了荆州南四郡,通向益州的门户南郡掌握在孙权和周瑜手中。以刘璋的暗弱,绝非周瑜对手,周瑜完全能实现以南郡为联结点将扬州与益州相连,“竟长江所极”而与曹操对抗的战略目标。

如果刘备保持与孙权同盟,便会处于三面被孙权所围的劣势,不攻自破;如果刘备不能坐视周瑜伐益州而对孙权宣战,那孙刘之间的战事就会提前到来。这里就有两个问题:1、周瑜能消灭刘备吗?2、曹操还有能力南下吗?第一个问题,刘备当时的实力是很难与孙权相抗衡的。刘备兵力不济,南郡地利又为孙权所控;从人心而论,刘备虽在新野经营许久,但当时的势力却是南部的荆州四郡,而且刘备之为人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所说得那么讨士人喜欢,通过刘巴、张鲁等人的态度就能分析出来。

仅仅一个没太上过战场的诸葛亮,和张飞、关羽、赵云等人,刘备对阵孙权,胜算极低。当时孙权帐下不仅是周瑜一人视刘备为大患,但刘备之患在于其潜力,能不能成大业,要看“蛟龙”是不是能“得云雨”,如果当时孙刘两家立刻开战,刘备很可能被扼杀于初始阶段。第二个问题,赤壁之战的确没有让曹操一蹶不振,但曹操想东征成功,必须依靠水军,而经赤壁一战,曹操水军的恢复与训练都需要时间。

同时,赤壁之败大大操作了曹操的威信,朝廷内多少汉臣欲杀曹操,赤壁之后曹操锐气减少,与这种政治局势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周瑜若征刘备,曹操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不大,纵然出兵,也很难起到足够的呼应。只是,周瑜偏偏在此时病逝——当时周瑜已经着手西征,大事将举。周瑜死后,孙权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具备此能力与胆略西征益州,鲁肃这才劝孙权借南郡于刘备。

周瑜是如何去世的?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是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被诸葛亮用计气死的吗?

《三国演义》由于宣扬了尊刘贬曹的正统观念,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画龙点睛之笔,个体的语言和心里活动又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从古至今这部小说的热度长升不减;致使风流倜傥的周公瑾和忠贞不渝的诸葛孔明的形象都烙印到人们的头脑中了,而诸葛亮三气周喻的故事到现在依然为人们耳熟能详,人们津津乐道于这则 故事的细节,可以从中获得愉悦之情。

关于周喻之死,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的描写,周瑜在屡次给诸葛亮上套失败后,终于对苍天发出了了既生亮何生喻?的悲鸣,随即吐血身亡;诸葛亮还不善罢甘休,急忙奔赴江东为周瑜吊丧,悼词写得情真意切、感天动地,还在灵堂上放声恸哭、倒地不起,让人们认为了周喻是心胸狭隘的人,短命是他计不如人造成的。写得确实精彩,但这不是史实,只是小说家言。

真实的历史说到周喻之死是这样的,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意气风发的周瑜返回江陵驻地,行军到巴邱即现在的湖南岳阳时,突然发病,猝不及防地离开了人间,年仅36岁,算是英年早逝了。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淤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是正史,作者陈寿生活的年代与周喻生活的年代很接近,他的记载是可信的;而且历史上周瑜去世以后,蜀汉军事集团派往东吴去做祭奠活动的使者是庞统即凤雏先生,并非如演义中说的是诸葛孔明!演义虚构的成份多,我们不能被罗贯中先生忽悠了。

而身为东吴大都督的周公瑾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对这位年轻有为的精英人物称赞有加,说周瑜“气度非凡”,连蜀汉方的首脑人物刘备都也对周瑜赞赏不已;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我们要多读三国志,淡忘三国演义中的诸多渲染成分。为什么周喻会突然死亡呢?追根溯源,周喻可能有家族性遗传病。如心脏病、脑溢血之类的!周瑜短命,他的两个儿子也不长寿,长子周循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被暗杀,所以肯定是病死的;次子周胤有犯罪后被流放的经历,但史书上交待后来得到了赦免,也就是在即将获得自由时,突然就挂了,这现象与他父亲之死如出一辙。

我们还知道周瑜舍道南宅于孙策的事,当时他才十五、六岁,就有了家族丰厚财产的处置的权力,这就证明,周家当家的人是周喻;他的父亲、爷爷肯定不在身边了;而孙策渡江时,周瑜是和自己的叔叔在一起混的,也没提到他的父亲周异,很可能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撒手人寰了。当然,周瑜是孤儿只是笔者依现有史料猜测得出的结论,目前没有史料来证实周喻“少孤”!不过周喻绝对不是诸葛亮气死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

文章TAG:三十六计战神孙子兵法开局周瑜

最近更新